中新網12月5日電(齊小平)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國老百姓,對日本和中日關係瞭解有限。我希望中國強大,也希望亞洲作為一個整體更加強大。我覺得,中國和日本是現在亞洲最強的國家,中日關係如果搞不好,會嚴重影響兩國和亞洲的發展。
人們常說,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,從文化、歷史和傳統上都有親緣關係。我去過幾次日本,感覺日本的普通民眾待人和善,彬彬有禮。但去年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,只有20%的日本民眾對中國有好感。而在1980年代,這一數字是70%。為什麼會這樣?
是因為中國威脅到日本了嗎?中國向來對日本沒有領土要求。是因為釣魚島嗎?姑且不論相關國際法律文書早已對該島歸屬作出明確規定,釣魚島最多也只能算是兩國之間的一個局部爭端。是因為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嗎?以中國的人口、幅員和資源,她成為亞洲第一強國沒什麼可值得大驚小怪的。歷史上,中國位居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時間至少有幾百年。還有其他原因嗎?我想不出來。中國一直希望與日本和平相處,為什麼換來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反感?
事實上,日本才是近代以來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。《馬關條約》掠去了中國整整數年的財政收入,搶占了臺灣及其附近島嶼,日俄戰爭在中國進行,侵華戰爭奪去中國3000多萬同胞的生命……可直到今天,日本官方還不承認當年發動的侵華戰爭。日本政界人士一次又一次地參拜靖國神社,還在一次次地傷害中國人的民族感情。
我不認為自己反日。我知道,從政治制度、科學技術到電影和音樂,中國近現代嚮日本學習了很多東西。我清楚地記得,當年日劇《血疑》在中國掀起空前的熱潮。我知道,中日關係正常化以後,日本通過官方發展援助的方式,向中國提供了大量資金。行走在銀座,東京的繁華令人印象深刻。從東京坐新幹線向南,看到一座座整潔的城鎮,人與自然和諧相處,不禁感慨日本的高度發達。然後,我到了廣島和長崎,參觀原子彈爆炸遺跡,聽幸存者講述。但不知道為什麼,在為核爆死難者悲惋的同時,我眼前浮現的,總有無數中國同胞在槍炮中、在刺刀下悲號掙扎的場景。而廣島,正好就是當年侵華日軍的主要出發地。我無語了。我相信很多中國人都抱有與我同樣的糾結心情。
歷史就是歷史,不可能象塵土一樣輕輕抹去。其實,不管日本怎麼否認,歷史都會象一座大山壓在它的頭上和心裡。只有放下歷史包袱,才能輕裝前行。當年的納粹德國,同樣犯下深重罪孽,但戰後的德國通過深刻的反省和真誠的行動,已經獲得了世界的原諒和信任,為自己重新贏得了尊嚴。我覺得,在這方面,日本可以把德國作為榜樣。
我不知道,日本是不是真的不在乎同亞洲國家特別是鄰國搞好關係。但我知道,日本身在亞洲,這就象我們每個人的出生一樣,無法選擇和改變。一個國家,不管多發達,不管後臺多強硬,如果把鄰居當敵人,日子不會過得舒心紅火。21世紀是亞太世紀,是整個亞洲的發展機遇期,難道日本希望自己丟失這個機遇嗎?日本是一個非常註重軟實力的國家,難道真的就不希望改善自己在13億中國人心目中的形象嗎?
中日關係需要登高望遠。無論是反華還是反日,我覺得都缺乏對本民族根本、長遠利益的深刻思考。中日兩國沒有理由不能攜手合作,共同為增進兩國人民的福祉努力。同樣,中日兩國沒有任何理由要對峙對抗,甚至反目為敵。世代友好,永不再戰,是中日老一輩政治家為兩國關係確定的基本準則。前人能看到、想到、做到的事情,後人沒有理由看不到、想不到、做不到。我覺得,雙方都要避免煽動敵對和仇視情緒。這種情緒是一把雙刃劍,既可以在短期內充當便利的政治工具,也可以成為雙方改善關係的障礙。從長期來講,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。 (原標題:一個普通中國人眼裡的中日關係:仍需登高望遠)
- Mar 10 Mon 2014 00:38
一個普通中國人眼裡的中日關係:仍需登高望遠
留言列表